“力学动态”文摘,第64卷,第5期

发布时间:2023-12-10 访问量:1609

新闻报道

中国力学学会第四届全国力学博士生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摘自中国力学学会)

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联合承办的第四届全国力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于1118-20日在安徽合肥召开。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学术所长何国威院士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陆夕云院士担任本届论坛的共同主席。来自全国8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教师、博士生450余人参加了本届论坛。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罗喜胜主持。大会主席何国威院士致欢迎辞,对与会专家和博士生表示热烈地欢迎,他介绍了中国力学学会对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支持情况和历届博士生学术论坛的开展情况,鼓励广大博士生勇于创新、积极交流和探索,为未来的科研事业和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大会主席陆夕云院士代表承办单位致辞,他介绍了三家承办单位同根同源的深厚血缘关系,强调了力学学科在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希望博士生们拼搏奋斗、开拓创新,不断产出更多高质量成果。协办单位代表周培源基金会秘书长黄克服教授致辞,介绍了以流体力学家周培源先生命名的基金会成立背景、资助范围以及对力学学科支持情况,希望参会的博士生同学们能够珍惜此次的学术交流机会,获得更多科研的启示和收获。

全国力学博士生学术论坛是中国力学学会的一次盛会,也是年轻的博士生们学术交流、观点碰撞的一次盛会。为了给同学们提供一个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大会特别邀请了4个不同领域的大会邀请报告。浙江大学杨卫院士作了题为“交叉科学——从智柔体到具身智能”的邀请报告,他对交叉学科的发展进行了阐述,论述了如何跳出传统单一学科理念,以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束缚。同时,杨卫院士还以交叉力学为例,描述了介质交叉、层次交叉、刚柔交叉和质智交叉等案例,生动形象地讲述了交叉学科的实践和发展。中国科学院大学倪明玖教授作了题为“聚变堆液态偏滤器研发之工程科学问题研究”的邀请报告,阐述了液态偏滤器研发对“克服MHD阻力实现具有良好铺展及流动特性的液态偏滤器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并围绕液态金属蒸发和相变作了深入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龙勉研究员作了题为“力——肝脏再生与免疫应答”的邀请报告,重点阐释肝脏的力学微环境及其病理性变化对肝脏细胞互作的影响机制,并结合力学测量与分析、微流控芯片模型等生物力学方法,阐释流体剪切、组织硬度等肝脏力学微环境影响肝细胞增殖和生长的相关信号机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苑震生教授作了题为“量子计算与模拟的研究进展”的邀请报告,系统介绍了学科前沿量子计算和模拟的基本概念和近期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次论坛分会场有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动力学与控制、生物力学、工程及应用力学、交叉力学、高性能大规模计算等7个方向,来自全国78所科研单位的195名博士生在本次论坛上作了专题报告。华南理工大学作为下一届承办单位接受了全国力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会旗。本次论坛通过蔻享学术平台同步直播,论坛线上峰值观看量超过万人次。

 

 

 

第五届全国生物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纪要

(摘自中国力学学会)

2023年11月24-27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中国力学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承办的“第五届全国生物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合肥召开。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0余名生物力学专家与青年学者参加了本次盛会。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姜洪源教授主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刘明候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力学处张攀峰处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冯西桥教授,中国力学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樊瑜波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院长吴恒安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力学处项目主任陈猛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龙勉研究员,中国力学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季葆华教授,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王记增教授,中国力学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齐颖新教授,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钱劲教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主任施兴华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院长徐峰教授,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李博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丽珍教授,中国力学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北工业大学杨慧教授等多位专家莅临本次会议。

开幕式结束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龙勉研究员和兰州大学王记增教授分别就“肝脏再生的跨尺度生物力学”和“细胞力学性质测量及应用”作了大会特邀报告,特邀报告环节由浙江大学季葆华教授主持。

特邀报告结束后,王丽珍教授、齐颖新教授、徐峰教授、施兴华研究员、李博教授和杨慧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先后主持了研讨会的4个专题报告。28位青年学者先后报告了各自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与其他参会代表就所取得科研成果和面临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这些学术报告内容丰富精彩,覆盖了当今生物力学领域中的众多前沿热点问题,包括运动生物力学、康复生物力学、医疗器械临床相关生物力学、仿生力学、胚胎发育生物力学、类器官生物力学、细胞分子生物力学等问题。

本届研讨会还组织了青年学者座谈会,与会青年学者和各位资深专家就科研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尤其是青年人才培养与项目申请方面的问题,以及生物力学学科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展开了热烈讨论。研讨会还就下一届承办单位进行竞选,成都地区(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和武汉地区(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纺织大学)两个地区发言人先后宣讲。最后,经全体正式参会代表不记名投票,建议由武汉地区承办2024年第六届全国生物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

 

 

 

先进材料发展对力学学科提出的机遇与挑战会议纪要

(摘自中国力学学会)

2023年11月25日-26日,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支持,中国力学学会物理力学专业委员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承办的“先进材料发展对力学学科提出的机遇与挑战”研讨会在陕西西安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万林院士担任会议主席,燕山大学田永君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李东旭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冷劲松院士为会议共同主席。杜善义先生、杨卫院士、张统一院士、魏悦广院士、郭万林院士、周刚院士、张卫红院士、冷劲松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原副主任孟庆国、中国力学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汤亚南,以及包括70多位杰青、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人才,90多位优青、青年长江等国家级青年人才在内的400余位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

大会开幕式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周益春教授主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张新亮校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魏悦广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原副主任孟庆国研究员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向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会议主席郭万林院士代表会议方对全体参会代表的积极参与表达了衷心感谢和热烈欢迎。

会议主会场邀请8位院士聚焦新材料与力学的双驱动、智柔体力学、跨尺度力学、智能材料与结构力学、信息力学、先进材料物理力学、轻质点阵结构力学、超高速撞击力学等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交流最新成果。杜善义先生作了题为《新材科与力学的互为驱动发展》的报告;杨卫院士分享了《智柔体力学》的报告;魏悦广院士围绕《纳米结构材料的跨尺度强化与软化力学表征》作报告;冷劲松院士聚焦《形状可变智能结构:航空航天及4D打印》作报告;张统一院士详细介绍《从材料/力学信息学到材料/力学GPT》;郭万林院士解析了《先进材料物理力学研究进展》;张卫红院士分析了《轻质点阵结构的力学建模分析与优化设计》;周刚院士就《超高速撞击混凝土靶和多层金属靶机理研究》作报告。报告和交流讨论现场气氛积极热烈,迸发学术火花。

11月26日会议举办了6个分会场报告活动,共进行105场精彩报告。分会场围绕“先进材料宏微观力学”“先进材料与环境交互作用力学”“先进材料结构响应”“先进材料控制与动力学”“生物与软物质力学”五个学术方向展开研讨交流,并设立“先进材料力学青年论坛”针对先进材料力学理论、关键技术等学术问题进行研讨。

会议面向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加强了先进材料与力学领域学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了力学领域与材料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发展,得到与会专家大力支持与一致好评,本届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学术会议

2024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第二轮通知暨征稿启事

一、会议简介

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是我国固体力学界每四年举办一次的综合性学术盛会,旨在为固体力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展示最新成果、交流学术思想、探讨未来趋势的平台。经中国力学学会批准,“2024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将于 2024329日至41日(29日报到)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固体力学前沿和挑战”。大会组委会热忱邀请全国固体力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参会交流,分享最新的研究进展,共同研讨固体力学及相关领域的发展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会议采用大会报告、分会场报告和墙报展示等形式。同时,本次会议还将为企业提供展示平台,欢迎国内外相关产业界、出版界和仪器厂商参加此次盛会,介绍和展出产品。会议网站:http://ccsm2024.yiyum.com

主办单位: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科学部、江苏省力学学会

承办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超常环境非线性力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二、会议组织机构

1、大会顾问

杜善义、白以龙、杨卫、胡海岩、郑晓静

2、会议主席:

郭万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魏悦广 北京大学

周又和 兰州大学

单忠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唐洪武 河海大学/江苏省力学学会

秘书长:魏宇杰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副秘书长:张助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3、学术委员会

主任:周又和

副主任:戴兰宏、申胜平、汪越胜、王建祥、仲政

委员:高存法、苟晓凡、韩旭、侯淑娟、康国政、李卫国、李玉龙、李振环、廉艳平、刘彬、孟松鹤、乔丕忠、邱志平、汤立群、王彪、王博、王宏涛、王清远、王记增、文桂林、吴恒安、周益春

4、组织委员会

主任:卢天健、高存法、王记增

副主任:汤亚南、王立峰、邬萱、张自兵、张助华

秘书长:仇虎

委员:郭宇锋、赵军华、黄锐、殷俊、易敏、陈提、刘衍朋、刘少宝、倪长也、师岩、李基东、戴明、刘汝盟

三、会议日程

时间

会议安排

地点

2024329

(周五)

会议注册

南京国际博览会议中心

2024330

(周六)

上午

开幕式及大会报告

南京国际博览会议中心

下午

大会报告

南京国际博览会议中心

2024331

(周日)

上午

分会场报告及墙报展示

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中心

下午

分会场报告及墙报展示

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中心

202441

(周一)

上午

分会场报告及墙报展示

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中心

说明:因参会人数众多,可用场地有限,主会场和分会场分设在两个不同的酒店。

主会场:南京国际博览会议中心(南京市建邺区双闸街道江东中路300号)

分会场: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中心(南京市建邺区金沙江西街9号;距离主会场直线距离约300 m)。

四、分会场主题及征稿

欢迎固体力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及研究生投稿,本次会议仅接受摘要投稿(不接受全文)。请登录会议网站(本通知结尾处)进行注册、投稿。拟设置的分会场及负责人详见下表:

 

分会场

负责人

联系人

M01、固体变形与本构理论

康国政、韦小丁、洪伟

于超

M02、固体强度、损伤、断裂与疲劳

王清远、李振环、刘彬、果立成

黄敏生

M03、波动力学

胡更开、汪越胜、王骥、周萧明

王艳锋

M04、振动与噪声

张伟、文桂林、周加喜、王立峰

陈提

M05、接触、摩擦与表界面力学

何陵辉、陈少华、李群仰

彭志龙

M06、微纳米力学与多尺度力学

王彪、张田忠、徐志平、李晓雁

江进武

M07、材料和结构的优化设计、制造与可靠性

王博、朱继宏、侯淑娟、廉艳平

郝鹏

M08、复合材料与结构力学

吴林志、胡宁、孟松鹤、李岩

殷莎

M09、多场耦合与智能结构力学

陈伟球、李江宇、柯燎亮、袁泉子

张春利

M10、软物质与柔性结构力学

曲绍兴、冯雪、刘子顺、吕海宝

贾铮

M11、流固耦合力学

段慧玲、杨国伟、 张伟伟、王琳

吕鹏宇

M12、力化学耦合

申胜平、仲政、张俊乾

郁汶山

M13、实验固体力学

龚兴龙、李喜德、仇巍

宣守虎

M14、计算固体力学

庄茁、郭旭、韩旭、王记增

柳占立/张维声

M15、极端条件下材料与结构力学

索涛、姚小虎、李卫国

沈将华/郭亚洲

M16、物理力学

赵亚溥、周益春、吴恒安、王宏涛

唐淳

M17、生物材料力学与仿生学

冯西桥、季葆华、施兴华、姜洪源

李德昌

M18、爆炸与冲击

戴兰宏、李玉龙、汤立群

陈艳

M19、航空航天力学

邱志平、魏小辉、刘立武、董雷霆

印寅

M20、环境力学

高福平、乔丕忠、黄宁

漆文刚

M21、电子电磁器件力学

高存法、王省哲、张一慧、苟晓凡

师岩

M22、超材料暨超结构力学

卢天健、陈常青、金峰、赵利果

赵振宇

M23、力学信息学

张统一、江进武、徐凡

孙升

M24、固体力学博士生论坛

赵军华、仇虎、易敏、殷俊

沈纯

M25、固体力学教学改革与创新

王建祥、阚前华、赵沛

赵沛

M26、内地-港澳台青年学者论坛

魏宇杰、陆洋、林原、周琨

孟凡玲

五、重要时间节点

20231018日:发布第一轮会议通知和会议网站(已完成)

20231123日:发布第二轮通知,网站开放注册、投稿及住宿预定

2024128日:摘要投递截止

2024228日:发送摘要录用通知

2024329日:会议现场注册

六、注册费标准

缴费时间

正式代表

学生代表

2024115日前

2200

1200

2024116-328

2600

1400

2024329日(现场缴费)

2800

1600

七、会议联系人及会议网站

总体协调:仇虎(南航),13770984024qiuhu@nuaa.edu.cn

摘要投稿:轩啸宇(南航),18652931705xuanyuanxy@nuaa.edu.cn

注册费及发票:李飞(明德会务公司),1390516800638995014@qq.com

赞助安排:张丽娜(南航),13813858132IFS@nuaa.edu.cn

师岩(南航),13405851406yshi@nuaa.edu.cn   

会场事宜:刘汝盟(南航),15250995433liurumeng@nuaa.edu.cn

请登录会议网站注册缴费、投递摘要、预定住宿http://ccsm2024.yiyum.com

 

 

 

WCCM 2024: Minisymposium Numerical modelling of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Call for papers  Dear colleague,  

We warmly invite you to submit an Abstract to the mini symposium: Numerical modelling of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1004) 

Which is a part of: The 16th World Congress o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and 4th Pan American Congress o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which is held between 21-26th July 2024 on Vancouver, Canada. 

Websites: 

General https://www.wccm2024.org/

Abstract submission https://www.wccm2024.org/abstract-submission

Deadline for Abstract submission: January 15th, 2024 

Deadline for Extended Abstract submission (optional): May 31st, 2024 

Papers related to modelling,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various types of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are solicited. Modern fibre reinforced composite laminates, sandwich panels, auxetics, novel metamaterials, and nanocomposite materials will be part of the mini-symposium. Traditional composite materials including masonry or concrete are also included in the topics of the symposium.Papers on different failure types, on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structures and on material properties are welcomed. Different constitutive descriptions, including damage mechanics, plasticity, contact mechanics, etc. as well as multi-scale and homogenization methods, are encouraged. Load types include but are not limited to statics and dynamics, thermal effects and acoustic applications. Modern data-driven and physics-informed methods including machine learning solutions, which are able to exploit experimental data, are also included in the topics of the symposium.

Please inform suitably qualified colleagues and co-workers in your group.

For any queries, please contact Professor Georgios Stavroulakis or Dr. Georgios Drosopoulos (gestavroulakis@tuc.grgdrosopoulos@uclan.ac.uk)  

The organizers

Professor Georgios E. Stavroulakis,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Crete, Chania, Greece

Dr. Georgios A. Drosopoulos, 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 Preston, U.K.

Professor Sarp Adali, University of KwaZulu-Natal, Durban, South Africa

 

 

 

招生招聘

Postdoctoral and Ph.D. positions in computational design and multi-physics simulation

We invite applications for post-doctoral and Ph.D. positions in topology optimization, machine learning and data-driven computational design, multi-physics simulation including multi-phase flow, and uncertainty quatification. 

For additional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Prof. Xiaoping Qian (qian@engr.wisc.edu). To apply, email your application files (CV, 1-page summary of research accomplishments and research interests, and 3 references).

 

 

 

Join Our Team at Daedalus

We are hiring ! 

We're excited to announce an opening for a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with expertise in Mechanics or Optics. Whether your strength lies in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or computational methods, we welcome your application.

Start Date: Immediate

Keywords: Mechanics, Optics, Machine Learning

 

 

 

学术期刊

工程力学

2023年第12

移动荷载下各向异性层状地基-柔性路面结构动力响应的半解析解

王妍, 林皋, 李志远

爆炸加速度信号重构速度和位移方法研究

朱擎, 李述涛, 陈叶青, 宝鑫

冷弯薄壁型钢钢管端柱蒙皮钢板剪力墙抗剪性能试验及理论研究

管宇, 周绪红, 石宇, 姚欣梅

不同竖向荷载下带柱头铺作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李爱群, 刘崇治, 贺俊筱, 蒋永慧

土木工程结构智能计算特征工程研究

张翀, 陶慕轩, 王琛, 樊健生

网络精华

新理论将爱因斯坦引力与量子力学相统一

(摘自中国新闻网)

  新理论将爱因斯坦引力与量子力学相统一

  不可调和的矛盾握手言和了?

  科技日报北京124日电(记者张梦然)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物理学家4日在《物理评论X》和《自然·通讯》上发表的两篇论文中提出了一种惊人的理论,该理论统一了引力和量子力学,同时保留了爱因斯坦的经典时空概念。

  现代物理学建立在两大支柱之上:一个是量子理论,它控制着宇宙中最小的粒子;另一个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它通过时空弯曲来解释引力。但这两种理论相互矛盾,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难以达成和解。


  普遍的假设是,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必须被修改或量子化,以适应量子理论。但研究团队此次在《物理评论X》上提出的经典引力的后量子理论挑战了这一假设,并表明时空可能是经典的,也就是说,根本不受量子理论的支配。

  新理论不是修改时空,而是修改量子理论,并预测由时空本身介导的可预测性的内在崩溃。这会导致时空发生随机剧烈的波动,其幅度比量子理论设想的要大,如果测量足够精确,物体的表观重量将变得不可预测。

  发表在《自然·通讯》的论文则提出了一个实验来测试该理论:非常精确地测量质量,观测它的重量是否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波动。

  研究证明,如果时空不具有量子性质,那么时空曲率必然存在随机波动,这种波动具有可通过实验验证的特定特征。

  虽然实验概念很简单,但物体的称重需要极其精确。研究阐明了两个可测量的量之间的明确关系——时空涨落的规模,以及原子或苹果等物体可在两个不同位置的量子叠加中保持多长时间。

  这一理论的出发点,是研究人员试图解决黑洞信息问题。根据标准量子理论,进入黑洞的物体信息不会被破坏,但这违反了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认为永远无法了解穿过黑洞事件视界的物体)。而由于可预测性的根本崩溃,新理论允许信息被破坏。

  【总编辑圈点】

爱因斯坦对美的执着,让我们拥有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而量子力学迥异的气质,让爱因斯坦难以接受。目前我们处于两者不得不妥协的灰色地带。牛顿力学未覆盖到的世界,由相对论解释其宏观尺度,各种量子引力和弦理论解释微观问题。哪个理论更有前景仍悬而未决。即便量子引力理论成功,还有暗物质暗能量的难题。此次新理论独辟蹊径,从另一端开掘隧道,试图让爱因斯坦和量子论握手,或许会开创理论物理的新阵地。我们拭目以待。

 

 

 

为生物和非生物通讯建“桥” 中国科学家成功实现可控离子传输(摘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127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27日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理化所)获悉,中国科学家通过合作科研攻关,最新开发出一种具有级联异质界面的双相凝胶离电器件,成功实现多种离子信号的转换和传输,这一基于软物质材料实现可控离子传输的研究突破,将有望为生物和非生物系统之间搭建起通讯之

  这项重要科研成果是在中国科学院理化所江雷院士指导下,由中国科学院理化所闻利平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大学赵紫光副教授联合清华大学徐志平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刘慧荣教授等共同完成,相关论文近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发表。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闻利平研究员介绍说,人工电子电路主要基于电子和空穴进行信号传输和运算,而自然界中生命体内的信息传递和能量转换则主要依赖于复杂的离子体系。以人体为例,生物系统通过协调多种离子,如钾、钠、钙和氯离子等,实现各种纷繁复杂的生理功能。通俗来说,各种离子就像一颗颗小球,在受到刺激信号(如电信号等)时,按需向目的地前进。

  近年来,将离子和电子的电荷转移与信号转换结合的离电器件引起广泛关注和研究,这些器件被誉为生物和非生物系统之间的桥梁,在神经电极、神经假体、智能可植入设备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现有的离电器件仍受限于信号载体的单一性,无法携带更多生物兼容的信息。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现有器件的构建大多基于传统的门控/非门控材料,无法同时对多种离子小球进行排序,从而限制了它们在匹配生物组织中的特征信号表达,例如,基于水凝胶的离电器件难以实现不同离子信号的差异性传输。因此,让离子小球根据规则赛跑,从电子到多元离子信号的传输和处理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为突破这一挑战,本项研究强调门控机制在实现多元离子信号传输中的重要性。在电场的作用下,离子部分去水合和再水合的过程将交替而连续地进行。由于不对称化学结构和空间尺寸的影响,异质界面将扮演多重的作用,迫使小球脱掉由水分子组成的外套,而它们脱掉外套的难易程度不一样。双相多界面结构引发的级联异质门控效应,将决定不同离子传输的能垒,使不同价态阳离子之间的跨界面传输呈现巨大的差异。在不同电压刺激下,异质门控双相凝胶(HBG)材料能够对离子传输能垒进行排序和控制,从而让小球有序奔跑,实现多元离子的分级传输。

  闻利平表示,此次合作研究制备出具有级联异质门控的离电材料,揭示了级联异质门控效应对离子传输的重要影响,实现多元离子的分级传输和离子选择性的跨级传输,并展示这一技术在离电信号转换和生物离子神经调节方面的潜在应用。这种级联异质门控设计有望在神经拟态信号传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实现生物-非生物系统的多元复杂信号通讯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